ID: 22521377

七下第三章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5-04-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331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下,第三章,3节,质的,变化,性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概念 在物质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化特征),称为物理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 将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蔗糖溶于水形成糖水,气球爆炸,灯泡中的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以及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2.化学变化 概念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指与原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称为化学变化 特征及伴随现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产生,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等;在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 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酒精燃烧、饭菜变馊、火药爆炸、酿酒、酿醋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常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等发生变化 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宏观: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联系 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石蜡熔化(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注意:物质变化中的“不一定” (1)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滴入墨汁后水的颜色改变,水沸腾产生气泡等都是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可能没有明显现象。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典例1:(2024七上·武义期末)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撕碎 B.白色 C.难溶于水 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易撕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变式1:(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龙泉青瓷烧制 C.温州剪纸 D.嵊州竹编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开化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龙泉青瓷烧制,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温州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嵊州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变式2:(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粮食酿酒,其实就是粮食发酵生成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棉纱织布,只是改变了棉纱的存在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火药应用,火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烧瓷器的过程是瓷土中矿物从无规混合到形成化学键成为部分结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B。 变式3: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如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