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2177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556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生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积累与运用 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远看山腰岩石的那些褶皱,是那么的沧桑,看上去像是自然给予它的劫难,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恩赐?美丽的岛屿,壮观的cháo xī,奇妙的huì xīnɡ,独特的yǔn shí……我们不得不慨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1)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 cháo xī huì xīnɡ yǔn shí (2)给加点字注音。 褶(   ) 沧(   ) 劫(   ) 2.阅读下面文段,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顺应自然地貌,因势利导“筑堰分水”,驯服了曾经怒不可遏的岷江。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史上最严禁渔令”的启动,引导渔民顺应自然,应时而作。几年后原本销声匿迹的鳤鱼再现洞庭湖,【乙】“微笑天使”江豚频频现身。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迁徙,迁回行进约1 300公里。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一路保护引导,最终使象群安全回到传统栖息地安营扎寨。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自然中享受和谐之美。 A.语段中加点字“徙”有“迁移”的意思,读作“xǐ”。 B.语段中的“怒不可遏”一词,意思是“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C.【甲】处引号用法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乙】处引号用法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特定称谓。 D.语段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3.如图是四幅恐龙的图片,前两幅图是化石,后两幅图是复原图和美术绘图,请结合图片探讨以下问题。 (1)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一下恐龙生活时代的一个场景。(50~80字) (2)探究材料,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 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逐渐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 (3)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说明文阅读———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技法点拨:词语能否删除或替换,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的分析。中考常考查的是:表程度(比较、几乎等)、表估计(大约、可能等)、表时间限制(刚刚、迄今等)、表范围(全、大多数、部分等)、表频率(往往、通常等)、表数量(之一、有余等)等这类修饰、限制性的词。 答题规范:不能删,××起……作用,突出说明(表明)……,如删去(替换),句意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本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习题链接 “课内精读”T6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②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③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④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 5.综合性学习。 (1)【写标语】某社区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2)【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