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仿写 @技巧点拨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二、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再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这样比较有特点的写法,适当时也可以模仿一下。 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只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想要真正把文章写好,还有待自己进一步地创造。 @佳作范例 有幸福颜色的铅笔 夜已深,父亲工作完从书房里出来,带着一脸倦意。母亲在沙发上叠衣服,对父亲埋怨道:“这么晚了,还不去休息?”父亲摇摇头,转身从公文包中掏出整盒印有“2B”字样的有着翠绿色外壳的铅笔,正式考试专用的那种。 父亲打开盒子,拿起一支支铅笔看了看,摇摇头又放下。几经挑选,拿出了四支,犹豫了一会儿,不放心似的又挑出一支,把五支铅笔整齐地码在茶几上。“拿小刀过来。”父亲对母亲说。父亲接过母亲递来的小刀,看看上面的锈迹,起身去换了一枚崭新的刀片。准备好这些,父亲才开始削铅笔。① “刷,刷,刷……”削铅笔的声音清脆又稳当。父亲一刀一刀削得很认真。母亲笑了:“你平时那么忙,难得这会儿还有这个心思。”父亲也笑笑说:“女儿明天考试嘛。”母亲说:“用削笔刀不就好了吗?又方便又快捷。”父亲连忙摇摇头说:“削笔刀削的笔太尖,不好填涂答案。”父亲一边说一边把削好的笔尖磨得秃秃的。② 父亲放下小刀,端详了铅笔一会儿,又拿起小刀把每支铅笔笔尖部分的木质棱角一点点削平。母亲疑惑地凑过来说:“这又是在干吗?”父亲回答说:“女儿抓铅笔喜欢抠住笔头,有棱角手指会不舒服。”父亲是工程师,经常需要削铅笔来画图纸,可这次却弄伤了手。父亲顾不得疼痛,只顾把削好的铅笔向母亲展示,满脸的得意与开心。③ 原本埋怨父亲不关心我的学习,却不知道父亲在偶尔几次看我做作业的同时,将我的抓笔习惯了解得一清二楚;原本戏称父亲连考试的日期也不知道,没想到父亲早已把考试文具的规范烂熟于心。 而今,坐在考场上,打开笔盒,五支铅笔静静地躺着。翠绿色的外壳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纯、那么透。这令我心动的翠绿色,是父亲无声的爱,是专属于我的幸福颜色。 写法点评 ①父亲仔细地挑选铅笔,表现出对此事的重视。 ②削铅笔时,父母的对话,展现出了父亲细腻的感情。 ③父亲细心地将每支铅笔笔尖部分的木质棱角一点点削平,以致弄伤了自己,表现出父亲对“我”无言的爱。 名师总评:文章以父亲为“我”准备考试用的铅笔为线索,通过对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特别是对父亲特意将铅笔笔尖部分的木质棱角一点点削平的细节描绘,展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口语交际 应对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