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修上册 《劝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 ,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劝学》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师说》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年长和年少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 《师说》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的时间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学习或研究,如此罢了。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跟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循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5.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君子们不与同列,如今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实令人奇怪啊! 《师说》 《赤壁赋》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 翻译: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来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 《赤壁赋》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登泰山记》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翻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登泰山记》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等到登上山顶以后,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登泰山记》 3.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翻译: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翻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仲由)的话毫不谦逊,所以笑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