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3418

8.1.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教案 华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366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1.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教案
  • cover
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1.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重点) 2.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难点) 3.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 一、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将三角形纸片分别按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折叠、剪拼等操作,你能发现什么?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恰好构成一个平角. 二、新知探究 (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出问题]如图,已知△ABC,分别用∠1、∠2、∠3表示△ABC的三个内角,证明∠1+∠2+∠3= 180°. 解:如图,延长边BC至点E,以点C为顶点,在BE的上侧作∠DCE=∠2, 则CD//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 //BA, ∴∠1=∠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ACD+∠DCE=180°, ∴∠1+∠2+∠3=180°(等量代换). [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推出这个结论吗? 多种方法证明的核心是什么? 借助平行线的“移角”的功能,将三个角转化成一个平角. [典型例题]例1 在△ABC中,∠A的度数是∠B的度数的3倍,∠C比∠B大15°,求∠A、∠B、∠C的度数. 解:设∠B为x°,则∠A为(3x)°,∠C为(x+15)°, 从而有3x+x+(x+15)=180,解得x=33. 所以3x=99,x+15=48. 所以∠A、∠B、∠C的度数分别为99°、33°、48°. [典型例题]例2 如图,在△ABC中,∠BAC = 40°,∠B = 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解:∵∠BAC = 4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BAC= 20°. 在△ABD中,∠ADB=180°- ∠B - ∠BAD= 180° - 75° - 20°= 85°. (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提出问题]问题1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与∠B有什么关系? 由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得∠A+∠B+∠C=180°, 由此可以推出 ∠A+∠B=180°-∠C=90°. 思考:由此,你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 [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应用格式:在Rt△ABC中, ∵∠C=90°,∴∠A+∠B=90°.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 [典型例题]例3 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1=45°,∠C=65°.求∠BAC的度数. 解:在Rt△ABD中, ∵∠1+∠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90°-∠1(等式性质). 又∵∠1=45°(已知), ∴∠B=90°-45°=45°(等量代换). 在△ABC中, ∵∠B+∠C+∠BA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BAC=180°-∠B-∠C(等式性质). 又∵∠B=45°(已求),∠C=65°(已知), ∴∠BAC=180°-45°-65°=70°(等量代换).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训练 1.在△ABC中,∠A=35°,∠B=43°,则∠C= 102°. 2.在△ABC中,∠A :∠B:∠C=1:2:3,则△ABC是 直角 三角形. 3.在△ABC中,∠A=∠B+10°,∠C=∠A+10°, 则∠A= 60° ,∠B= 50° ,∠C= 70° . 4.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A=50°,∠B=70°,求∠EDC、∠BDC的度数. 解:∵∠A=50°,∠B=70°, ∴∠ACB=180°-∠A-∠B=60°. ∵CD是∠ACB的平分线, ∴∠BCD=∠ACB=30°. ∵DE∥BC,∴∠EDC=∠BCD=30°. 在△BDC中,∠BDC=180°-∠B-∠BCD=80°.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感受到一题多解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添加辅助线证明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三角形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