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4962

7.4巴西(第2课时课件35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中图版地理

日期:2025-04-0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516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习题,图版,八年级,学年度,-2024-2025
    (课件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 下册 中国地图-出卷网- SINOMAPS PRESS 第7章 认识国家 第四节 巴西 第2课时 迅速发展的经济 人口和城市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地图了解巴西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主要农产品。 综合思维:结合地图了解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分布和发展。 综合思维:结合地图理解巴西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原因,了解主要城市的位置和职能。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社会文化状况。巴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快速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巴西的社会经济。 (板书) 迅速发展的经济 人口和城市 巴西物产分布 伊泰普水电站 巴西工农业结构的变化 (%) (年) 主页 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首都: 巴西利亚 最大的城市: 圣保罗 最大的港口: 里约热内卢 (点击) (点击) (点击) 主页 混血人为主 返回 亚马孙河流域 返回 返回 返回 资料卡 地球之肺 亚马孙河两岸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给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掉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吐”出大量氧气,亚马孙热带雨林所制造的氧气至少可占全球氧气总量的30%,因此得到“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孙热带雨林储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 资料卡 人民网6月24日讯 数十年来人们对亚马孙雨林的印象都是:“世界之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又制造大量的氧气。然而,科学家们说:“在说这话前,请再想一想。”一位对亚马孙有20年研究经验的美国生态学家丹尼尔·麦普斯泰德(Daniel Nepstad)说:“它已不是‘世界之肺’,它现在可能燃用了比它呼出的还要多的氧气。”据官方统计显示:按平均数计算,自1979至2004年,巴西每年有7 500平方千米的雨林被砍伐和烧毁。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每年,由于火灾侵袭丛林,巨龙一样的烟雾在空中翻滚,遮盖住太阳。动物纷纷逃散。方圆几英里内的居民呼吸困难,他们在哭泣,这个灾难导致了当地居民严重的呼吸问题。还遗留了许多污染。 返回 返回 咖啡丰收 甘蔗收获 伊瓜苏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 返回 返回 巴西利亚的建筑特色 (巴西利亚鸟瞰图)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间,用三年多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来的新首都。城里不见古迹遗址,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这座新都蜚声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成为众多璀璨辉煌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个。 思考 巴西利亚为什么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成为“人类文化遗产”呢?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始建于1956年。当时,以发展主义著称的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力图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及加强对各州的控制,遂耗费巨资,仅用41个月的时间就把海拔1 200米、一片荒凉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21日新都落成时只有十几万居民,而今已变成一座2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 城市建立 巴西利亚在建都之前,政府在全国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城市设计比赛”,路西奥·科斯塔的作品获得第一名并被采用。科斯塔的作品是从十字架上得到灵感的。十字是将两条主要干线交叉在一起,因为要符合巴西利亚的地形,就把其中的一条变成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