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阳系大家庭》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本课,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日、地、月系统的基础上,把探索范围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聚焦环节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 ”,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探索环节安排了三个内容:1.在活动手册中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2.了解太阳,学生通过阅读提前准备好的“太阳资料单”,或在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信息,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了解太阳的基本信息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建构对太阳系的基本理解。研讨环节包括两个研讨问题:1.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 2.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所画的太阳系大家庭,利用班级汇总表,得到相对比较完整的太阳系天体示意图。学生在这里只需要做简单了解和比天体的特征,不做具体数据的处理。教师可以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或视频资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太阳系的空间概念,并从中感受到宇宙的魅力。拓展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彗星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日、地、月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会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关于太阳系、行星、恒星、卫星的相关知识。个别学生还能提到黑洞、暗物质等更深奥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不成系统的,既缺少客观的认知,也较少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历回顾旧识、收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筛选与汇总、建构新知的系列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太阳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在散乱无章的各种资料信息中,筛选和提取关键信息来构建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由于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程度不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情况,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需求,提供充足的准备资料辅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科学探究目标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 2.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会更深化。 【教学准备】 太阳的基本资料单、学生活动手册、板书磁贴、教学视频资源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从收集信息、筛选提取、汇报与交流、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建构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出示日、地、月系统图片。提问:太阳、地球和月亮是怎样运动的?它们分别是恒星、行星、卫星中的哪一种? 聚焦问题:请看课本40、41页的图片,说一说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 设计意图:通过日、地、月系统的回顾抛出问题,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 2.探索 (1)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 出示学生记录单(右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 说一说我们要怎样记录,要注意些什么。例如:天体应该如何来表示 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完成记录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2)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