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8975

小学语文:跨学科思政融合课程设计—— 2《落花生》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252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语文,跨学科,思政,融合,课程
  • cover
小学语文:跨学科思政融合课程设计———五年级上册《落花生》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作者真实地记录了“我”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获得的深刻启示。作者围绕“落花生”,细腻地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全过程,尤其是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温馨场景,借花生这一平凡之物,揭示了其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这不仅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表达了作者只求有益于社会、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及思维能力的差异,对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很难理解透彻,难以将“落花生”与人的品格、人生价值等抽象概念相联系,从而无法深入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落花生》的寓意,体会“做有用的人”的价值观。讨论怎样做“有用的人”。 2、让学生了解花生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观。 3、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绘画或者手工创作花生相关作品,展示花生及其寓意的视觉形象。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小标题概括梳理课文内容。 2、重点品读议花生部分,读懂父亲的话,感受落花生的品格。 教学难点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能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2、深入理解《落花生》的寓意,体会“做有用的人”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谜底:花生) 2. 播放花生生长的快播视频,让同学们说一说对花生的印象,进而引出课题《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 。 展示“亩、播、浇、吩、咐、亭、慕、矮、榨油、茅亭”等生字,讲解其读音、字形、字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爱慕、吩咐、居然”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用“爱慕”和“吩咐”进行造句,加深理解。 三精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 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 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孩子们的对话。读完后,引导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最像,模仿得最生动。 思考:父亲为什么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学生用“花生代表”“桃子代表”“石榴代表”“苹果代表”的身份来阐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四感悟道理。 1. 引导学生发现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写花生,实际上是在比喻什么样的人? 作者借花生不求外表华丽,只求默默奉献的特点,比喻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 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像花生一样的人。 组织学生进行“花生人物分享会”,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 五课后总结。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落花生的特点和品格,体会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 鼓励学生学习花生的品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课后作业。 1. 绘画或者手工创作花生相关作品,展示花生及其寓意的视觉形象。 2. 讲述花生故事,发现身边“小花生”,写一写。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果实埋在土里,但是很实用,可榨油、可食用等。然后通过表格对比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思政教学反思 本跨学科活动项目以《落花生》为载体,通过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三学科的深度融合,以美术和劳动作业做补充,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悟花生精神的真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学会了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养分;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将文字转化为视觉艺术,增强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