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9224

专项10 文学常识5(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课件(共129张PPT)【中职专用】2025年对口招生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湖南专用)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82625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项,专用,中职,突破,复习,二轮
  • cover
(课件网) 专项10 文学常识 现当代文学常识(重要作家以及作品) (一)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 代表作 小说集:《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 《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 小说集《呐喊》(14篇) 《呐喊》,1923年出版,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1)《狂人日记》 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艺术表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现代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主题(★★): 《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狂人日记》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2)《阿Q正传》 ①阿Q的形象(★★)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他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其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他抱着狭隘的原始复仇主义,认为革命后“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甚至还幻想着奴役曾与他一样生活在底层的小D、王胡们。总之这种观念是封建传统观念和小生产狭隘保守意识结合的产物。 阿Q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常常遭受挫折和屈辱,而精神上却永远优胜,总能得意而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种可悲的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阿Q可悲、可怜、可鄙、可思,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这个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今天,阿Q仍然活着,活在那些心安理得地落伍,苟且偷生地享乐,陶醉于空虚的繁荣,虚假的胜利的人们中,病根未除,危机犹在。 阿Q形象具有深广的典型意义:第一,他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并非只属于落后农民,它是在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普遍存在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劣根性。因此阿Q形象对中国人都有针砭意义,它惊醒国人起来改造这落后麻木的国民劣根性。第二,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提出了在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的觉悟的重要性,并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②《阿Q正传》的创作特色(★★) 第一,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 第二,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