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了解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再扩展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引发学生对宇宙结构和空间的想象。银河系是比太阳系层次更高的天体系统,是由恒星和其他各种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集团,其中包括太阳在内的上千亿颗恒星和各种类似的星云以及星际物质。银河系以外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 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银河系。在探究环节中,通过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银河系之大。通过制作银河系模型加深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结构,并通过观察、评价自己制作的银河系模型,提出一些对于宇宙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对河外星系的了解,认识到银河系外还有广阔的宇宙空间,体会宇宙的浩瀚及无穷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知道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能够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能够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学生有了前面学习太阳系的空间感之后,再来想象银河系之大就有了基础。但银河系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学生还是很模糊的,如银河系是一个漩涡结构,有四条悬臂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才了解到的。所以本节课安排了制作银河系模型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结构。制作模型的难度不大,学生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制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2.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难点:动手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材料准备】 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银河系的有关照片。 夏天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发现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这些星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你知道太阳系属于哪一个恒星系统吗? 学生回答:银河系。 教师提问:你知道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吗? 预设: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星系,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有许许多多恒星组成。 教师提问:宇宙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星系呢?宇宙有多大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宇宙。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班上进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银河系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对银河系进行描述。 2.探索 (1)认识银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 教师提问:出示银河系的“侧视图”和“结构图”。通过刚才的视频和上面的结构图你觉得银河系像什么?你能描述银河系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班上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到银河系有许许多多的恒星,银河系非常的庞大,加深学生对银河系之大的印象。通过“侧视图”和“结构图”了解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如银河系是一个漩涡结构,有四条悬臂等。 (2)建立银河系模型 动手制作一个银河系模型。 出示制作银河系模型的相关材料:陀螺、纸片、米粒、胶水。 讲解制作方法:在纸片上模拟画出银河系的“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