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9275

第四单元 《辨识媒介信息》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2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单元,辨识媒介信息,教案,统编,高中
  • cover
高一级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三)辨识媒介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对不同媒介,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体带来的信息。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辨识媒介信息,了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 提高运用多媒体学习、工作、交往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生活。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火眼金睛———辨识媒介信息的真假 【导入语】进入媒介多元化的时代,媒介信息在告知我们,娱乐我们,取悦我们的同时,也在打搅我们,烦扰我们,迷惑我们,波涛汹涌的信息浪潮中,对万千媒介说我爱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保持理性,学会辨析媒介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做出客观评价,看清纷繁复杂的媒介世界,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并恰当筛选利用,提高媒介素养,拥有一双慧眼,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立足语文,拥抱时代。 (一)辨识媒介信息真假的案例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就在弹指之间。但是,不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信息让你或惊喜或惊讶或惊吓。但是到头来,你发现,终是虚惊一场。 案例一:近日,网传有中国男子在柬埔寨被绑架,并不断被抽血贩卖。 2月28日,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发布《驻柬埔寨使馆发言人就柬警方查证“血奴”案属编造事发表谈话》。文中称,柬警方向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通报了初步调查结果并发表公告,认定所谓“血奴”案纯属编造。 教师分析:中国公民李亚缘纶偷渡来柬,后因肝部患严重疾病,联系当地一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先后有3人出于不同目的,协助李编造、宣传其被非法拘禁,受到虐待及充当“血奴”的假新闻,误导舆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案例二:2022年1月11日,一则名为“平均一天吃4个鸡蛋胆囊长满结石”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教师分析:看完整篇报道你就能发现,长结石的罪魁祸首,并非鸡蛋,而是当事人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佳等多重原因造成的,有专业营养师也表示,食物中的胆固醇对于人体总体胆固醇的贡献率不高,吃点鸡蛋并不用太担心 ,正常吃鸡蛋 ,对人体没有危害 案例三: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状病毒 记者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了解获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启动由中科院院士蒋华良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教师分析:市民误以为,这种口服液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我们从新闻的标题及内容看 抑制确实不等于预防和治疗,近义词容易使读者误读,所以“人命关天的好消息表述要准确再准确啊!” (二)辨识媒介信息真假的专家引领 播放视频:中国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专家访谈 主要关注两个问题: 1.为何在互联网时代谣言的传播会加剧? 2.社交媒介崛起后,网络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