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9287

古诗词诵读《 游园(【皂罗袍】)》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36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 游园(【皂罗袍】),教案,统编,高中
  • cover
《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吟咏诵读,感受戏曲语言的音韵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了解作者及作品,领悟曲词的思想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鉴赏,体会曲词的意境美,分析融情于 景的艺术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杜丽娘的形象特征。 【学习重点】 以“读 ”悟诗,领悟曲词的思想内涵,感受曲词的意境美,分析 曲词中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杜丽娘的形象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欣赏昆曲表演《游园 ·皂罗袍》 二、文学常识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 日本青木正儿曾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 1 亦一奇也。”在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 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戏曲创作方面,他反对拟古和拘泥 于格律。代表作有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合称“玉茗堂四梦 ”或“临川四梦 ”。 2.明代戏曲主要有杂剧和传奇两大类,《牡丹亭》属于传奇。传奇是 从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发展起来的戏曲艺术。昆腔、弋阳腔、青阳腔 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 《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传奇包括曲牌名、曲词、宾白、 科介、人物,其中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3.《牡丹亭》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青春年少,美丽多情, 但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常年被禁锢在闺楼之中。一日偶与侍女春香 私自游览后花园时,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的美丽景色所陶醉,无限 春光激起杜丽娘万般春情。在游园归来小睡的梦境中,她梦见一个手 持柳枝的书生和她在牡丹亭畔的梅树下幽会,两情相悦。醒后为情思 所扰,后竟伤春而逝,携自画像,葬于梅花树下。三年后,梦中人柳 梦梅赴临安赶考,途中因病滞留于南安太守杜宝府中。偶游时拾得杜 丽娘画像,爱慕不已;杜丽娘阴灵自画中出,请心上人掘墓开棺, 自 此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其中第七出《闺塾》和第十出《惊 梦》被认为是杜丽娘个性发展的两个契机。课文选自第十出《惊梦》, 在全剧的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杜丽娘春情始发,是整部剧的情感基 础,其中《皂罗袍》的唱词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2 三、以“读 ”悟曲 (一)初读曲词 感受画境 1.整支曲子压 ian/uan 韵,一韵到底。阅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2. 疏通文意,感受画境。 (二)品读画境 体会闺情 1.读完曲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描绘。 2.明末清初诗人李渔曾说“情为主,景为客,说景即是说情 ”。面对 春光美景,杜丽娘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比较阅读 理解形象 中国古代的许多小说、戏曲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尊重女性、追求 女性独立和婚恋自由为主要内容的女性意识。再读曲词,比较杜丽娘 和林黛玉女性意识的异同。 杜丽娘 林黛玉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原因分析 四、课堂小结 3 【答疑部分】 1.【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它美在何处? (1)音韵美:这支曲子一韵到底,给人以美的享受。句式整齐华美, 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如“姹紫嫣红 ”对“断井颓垣 ”;“ 良 辰美景 ”对“赏心乐事 ”。 (2)画面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 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 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从 这十六个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 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 着美丽的游艇。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