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2294

8.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授课课件(共23张PPT)+教案+习题课件(共14张PPT)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302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PPT,2024-2025,北师大,学期,八年级
    (课件网)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命观念: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认同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 同学们在观察自制生态瓶的活动中会发现,有的生态瓶中是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不稳定,其中的一些生物很快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 情境导入 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课堂探究 1906年以前,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4000头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以贪婪的目光蹑足尾随鹿群的是以凶恶残忍著称的狼。 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人类保护鹿群的愿望实现了! 但是,这一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 1925年后 鹿的数量不断减少,到1942年,凯巴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想一想: 1.1906年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2.1925年后 为什么鹿的数量不断减少? 3.凯巴森林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2.1925年以后凯巴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 3.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通过生物数量的变化可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由于没有天敌,黑尾鹿数量剧增,但由于食物有限,致使一些鹿被饿死。 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变的面目全非。是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干预,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他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即:生物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呢?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果农田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大量捕捉青蛙,会不会造成虫灾 害虫 青蛙 蛇 农作物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哪个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森林 农田 哪些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利用 环境污染 不合理引入外来物种 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