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的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 ) A B C D 阅读表格,回答2~3题: 地名 纬度 海拔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12′N 4 808米 -12.6 ℃ 9.0 ℃ 南京(江苏) 32°00′N 8米 2.4 ℃ 27.8 ℃ 2.那曲(西藏)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温和多雨 D.冬冷夏热 3.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青藏地区的农牧业与交通 4.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此后又新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使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据此回答5~6题: 5.青藏地区首先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航空运输 6.青藏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运输线路增多 ②运输方式多样 ③运输网均匀分布 ④进藏铁路已全部开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民族服饰的基本特点是外袍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太阳下山后将两个袖子穿上。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所描述的民族服装特点( ) A.符合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B.符合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C.与高寒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相关 D.与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相关 8.该民族主要分布地区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B.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C.内蒙古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日照中考)青藏地区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比例达到93∶7。近几年,东南部人口微降,西北部人口微增。据此回答9~10题: 9.“祁吉线”东南部人口、城市相对较多的原因是( ) A.水热条件较好,河谷农业发达 B.靠近四川盆地,人口迁入量大 C.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发达 D.地形相对平坦,交通建设难度小 10.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青藏地区应( ) A.发展绿洲农业 B.大量放牧牦牛 C.发展特色旅游 D.大力发展工业 11.读我国青藏地区位置和主要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B地形区是 ,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A山脉是 山脉。 (2)C地区有我国重要的 自然保护区。 (3)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类型为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 和小麦,当地农作物品质优良,单位面积产量大。 (4)分析青藏地区能成为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原因: 。 (5)图2中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③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B.冰川消退 C.超载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 12.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暑期,小华去观光旅游,他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后踏上旅途。具体活动如下: [设计线路] 图1 图2 图3 (1)从芜湖出发到重庆,途中游览三峡风光,他选择了 (运输方式)。 [准备行装] (2)请阅读图2,比较成都和拉萨的气温曲线,发现拉萨的气温比成都的气温要低,其主要原因是 。 (3)下列物件中,小华在拉萨时需要的行装有( ) ①雨衣 ②氧气袋 ③防暑药品 ④防寒服装 ⑤防晒物品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踏上旅途] (4)图3是小华在青藏地区旅游中拍摄的照片,青藏地区位于 (地形区),本区特有的、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早晚时藏族人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袍一天中不同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气温具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