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能体现东北地区“山环”特征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 2.下列不能体现东北地区“水绕”特征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鸭绿江 3.下列关于M地形区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辽河冲积而成 B.由松花江和黑龙江冲积而成 C.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D.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如图示意我国某著名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该山脉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东北地区 D.塔里木盆地 5.该山脉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主要原因是不同海拔的( ) A.地形差异 B.水热差异 C.土壤差异 D.河流差异 6.沈阳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有关其成因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地处哈大线、京哈线交会处,交通便利 B.靠近鞍山—本溪冶金工业基地,原材料充足 C.地处东北重工业区城市群中心,市场需求大 D.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 7.东北地区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从黑龙江哈尔滨出发的货运列车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西进发,可以直接通过满洲里抵达莫斯科。读图,回答8~9题: 8.东北地区利用铁路输出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粮食 B.棉花 C.天然气 D.柑橘 9.我国将铁路修到边境城市满洲里和绥芬河的原因可能是( ) A.调运木材 B.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客运能力 D.开采矿产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甲地—电子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制糖工业 D.丁地—畜牧业 11.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稻米满仓,荔枝成行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2.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后来通过开垦,变成了“北大仓”,但是现在又让它“荒”了。下列对又“荒”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耕地面积 B.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C.为了发展工业,建设厂区 D.为了扩大草地,发展畜牧业 建三江垦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建三江垦区的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13~15题: 13.建三江垦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4.建三江垦区的作物熟制为( ) A.一年三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 15.建三江垦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B.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 C.地形崎岖,土壤较贫瘠 D.河流稀少,缺乏灌溉水源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8~20题: 18.关于①地、②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糖料作物是甘蔗 B.①地位于暖温带,农作物两年三熟 C.②地为京津唐工业基地 D.②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19.东北平原主产区能种植水稻的主要条件是( ) A.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B.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离海近,年降水量多 20.如果在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木屋畅饮酥油茶 D.林海设营觅野踪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聊城中考改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哈尔滨 (1)图中山脉A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