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亚洲 考点一 世界第一大洲 1.雄踞东方的大洲: (1)半球位置: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3)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A北冰洋,南临B印度洋,东临C太平洋。 (4)相对位置:西部与欧洲毗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接,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面积最大的大洲: (1)陆地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四至及其影响。 南北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拥有从赤道到北极绝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3)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大地理单元。 3.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7个。菲律宾是人口超1亿的第七个亚洲国家。 (2)经济:除日本、韩国为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易错点】 亚洲东西跨经度广,是跨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但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考点二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 (1)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2)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 2.河流: (1)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①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②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许多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形成放射状水系。 (3)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连一连】 3.亚洲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成因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面积广大,地跨寒带、温带、热带,再加上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以及地形的差异 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陆性气候范围广 内陆地区广大,距海遥远 教材整合点———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1.判断地势高低的方法: (1)依据河流流向: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 (2)依据地形类型判断。 平原 丘陵 高原 山地 200米以下 200~500米 大于500米 大于500米 (3)依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来说,平原是绿色,颜色越深,海拔越低;黄色表示高原、山地,黄色越深,海拔越高;结合图例不同海拔标注的符号判定。 2. 地形、气候、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农业生产 平原、盆地一般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高原适宜发展林业、牧业等 人口、聚落 中低纬度的平原、盆地人口稠密,聚落集中 交通运输 平原、盆地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山地、高原、丘陵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地质灾害 山区易产生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的形态,如填海造陆、修筑梯田、开采矿产等 (2)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农业生产 农作物的种类和作物熟制等 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等 气象灾害 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等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热岛效应、酸雨等 (3)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水源 农业区分布,人口、聚落分布 水能 水电工业分布 水运 航运价值的大小 人类活动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污染等 考点 亚洲复杂的自然环境 (2024·云南学业考)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读亚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亚洲的河流( A ) A.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B.多大江大河,航运价值都较高 C.西部和中部的河流流量大,流速快 D.东部和南部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图中河流流向,亚洲气候特点,甲、乙、丙、丁位置 综合 分析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亚洲地势。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2)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河流的水文特征。部分河流如叶尼塞河、鄂毕河等航运价值较低。中西部由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