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古代诗歌五首》—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哲思。 1.题目解说 《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j)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栽。题目的意思是:因登临幽州台而作的一首诗歌。题目不仅点明了写诗的地点,还暗含诗歌的主旨。 《望岳》望,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诗中指“五岳之首”一东岳泰山。题目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登飞来峰》,.登,攀登。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内容及地点。 《游山西村》游,出游。山西村,指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题目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己亥年,这里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杂诗”是指一组诗。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和写作数量。 2.作者名片 (1)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5)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3.文体常识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形式,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4.背景资料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