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7446

第19课《紫藤萝瀑布》课文自学笔记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2249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9课,紫藤萝瀑布,课文,自学,笔记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紫藤萝瀑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让我们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山川林莽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要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要注意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彩 图 《紫藤萝瀑布》 散文 宗璞 作者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从花儿由衰到盛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水恒。 夸张的修辞手法 井冈翠竹 散文 袁鹰 课文通过记叙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 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做的伟大贡献,表达 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 歌颂了井冈山人及中华儿女的战斗精神 象征手法 《外国诗二首》 散文诗 普希金费罗斯特 作者普看金以诚挚的口助,告诉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失去生活的信心.要坚信未来是美好、光明的。这首深邃的哲理诗中,作者抓住林中岔道这个具体的形象,用象征的手法闹明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个生活哲理. 理解内容 登幽州台歌 诗歌 陈子昂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在茫的落寞情怀。 分析诗人的情感 望岳 诗歌 杜甫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山雄伟磅确的景象.费美了秦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登飞来峰 诗歌 王安石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第三,四句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赏析句子 游山西村 诗歌 陆游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话,诗人紧扣诗歌题目“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描绘诗句的画面 己亥杂诗 诗歌 龚自珍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京的感受,表明作者仍然要为国为民尽心尽力。 借景抒情 阅读综合实践 分析托物言志、体会整句与散句的表达效果 语言要简明 写作 语言要简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 先不读课文,尽量去想象,试着把自己脑海里形成的画面,用三五句话“定格”下来。 阅读课文,看看有哪些描写令你印象深刻,并和自己读课文之前的想象比较,去感受那种生命之美。 1.作者档案 宗璞,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她的散文情深意长,售永如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南渡记》,散文集《丁香结》《铁箫人语》,等等。其中《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2.题目解说 题目点出本文的描写对象一一紫藤萝,并以“瀑布”比喻“紫藤萝”,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生长繁盛的特点,而且暗示了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题目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卷网-1994年版)。文章写于1982年5月。“文化大革命”给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的伤痛无以纡解。她偶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由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4.主题归纳 这篇状物散文,通过写“我”于行进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