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思维能力: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审美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题目:神话是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成为“神化”了的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关注课文: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即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欲望。 关注生字:此课形声字较多,如“稼、值、滋、熔、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都有一定关联,在识字中复习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稼”读作第四声,在“庄稼”中读轻声。 重点指导点的书写:“觉”第二笔是点,切勿写成竖,运用对比记忆法区分学字头和小字头;“类”上半部分的“米”最后一笔是点,切勿写成捺;“艰”的又字旁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炎”的上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点,下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捺,需要区分。 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借助图片理解抽象的“光明、苦海、生机”,借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艰难、炎热、花草树木”。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重难点)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选用关键词,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境导入 1.一个太阳照耀着大地是什么情景 如果天上有十个太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跟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 揭题,教师板书课文题目:羿射九日。学生齐读。(板书:羿射九日) 3.了解后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大地上一个太阳和十个太阳的情景,对后文羿为什么要射日有初步认识,引发学生的共鸣,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男、女生赛读。 (2)利用字理识记“炎”。 (3)形近字比较识记:植—值 煎—箭 容—熔 烈—裂 谢—射 脏—庄 (4)出示生字。 ①指名让学生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②教师强调读音。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3.感知整体:同桌互相读课文,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教师提问:描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预设: 为何射日:第1—3自然段; 如何射日:第4—6自然段; 射日结果:第7自然段。 (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三、聚焦“起因”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哪些故事内容让你感到特别神奇 教师引导:抓住“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感受故事的神奇。 2.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语。 (1)理解“炙热”。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 (2)感受“十个太阳一起出现时的威力”。 3.出示句子: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