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刘禹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1、 了解诗人的生平,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学 习 目 标 目录 CONTENTS 壹 基础知识 贰 初读感知 叁 课文研读 肆 总结提升 课后作业 伍 壹 基础知识 <<返回目录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背景资料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也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文体知识 “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的文章。 贰 初读感知 <<返回目录 读准字音 何陋之有 xīn tái dú hónɡ rú shǔ lòu 德馨 苔痕 案牍 鸿儒 西蜀 读出节奏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出节奏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译文】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疏通文意 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译文】 【译文】 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粗鄙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疏通文意 【全文翻译】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