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 课 2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重点 1、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 2、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难点 理解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学习目标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 回顾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列强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 ● ● 1500年 1765年 1860年 1900年 1945年 工场手工业时期 海外贸易黑奴贸易殖民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战后 炮舰政策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1、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加速器:宗主国国力衰落,无力维持殖民统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思想: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进行了长期斗争 材料三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政治: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材料四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非殖民化就一直是其关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国际: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用“唯物史观”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加速器: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国家的势力。 培养力量: 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得到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物质条件和 组织条件: 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鼓舞和支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推 动: 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2、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殖民列强历时数百年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在原来的殖民地诞生了为数众多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据统计,截至19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布独立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英“分而治之”政策 (宗教信仰) 印巴分治 结果: 尼赫鲁(左)、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20世纪50年代 ,印、巴都成为共和国。 (1)亚洲 斗争: 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与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 ①印度独立 【思考】印巴分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在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