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 第2章 神经调节 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 轴突-轴突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胞体突触 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 突触前膜:上游神经元突触小体的部分细胞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内含组织液 突触后膜:通常为下游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为肌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 突触小体中包含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合作探究】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组保留副交感神经,B组剔除副交感神经,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降低。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 从这一实验可知:突触不仅存在于神经元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之间。请据此总结出突触可以在哪些细胞之间形成? 提示: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其所联系的肌肉或腺体细胞之间 2.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①兴奋到达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机制:突触前膜去极化,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 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注意: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_____,_____消耗能量,体现了膜的_____性。 胞吐 需要 流动 ②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注意】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的方式为_____,_____消耗能量,其快慢与神经递质的浓度和温度等有关。 扩散 不需要 2.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 。 ④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起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改变,引发电位变化(突触后电位)。 ⑤神经递质被相应的酶降解或回收 递质-受体复合物 【合作探究】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请据图阐明神经递质的释放机理,该过程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 2.神经递质是如何到达突触后膜的?该过程需要能量吗? 3.据图分析,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二者结 合后发生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什么? 4.研究发现,与突触前膜相对的突触后膜有许多突起,请据所学知识分 析突触后膜的这种结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1.提示: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增加,大量的Ca2+进入突触小体内,Ca2+会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将其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提示:扩散,不需要能量。 3.提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导致Na+通道打开,Na+内流进入细胞使突触后膜兴奋。 4.提示: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神经递质作用。 【归纳1】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1)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在突触小体中:电信号→化学信号) (2)特点:①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原因:突触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慢) (3)效应: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易错提醒】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和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消耗能量。 【归纳2】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合作探究】兴奋传到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是由轴突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的种类决定的。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2.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要及时分解或运走,如果不能分解或运走,则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图1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