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内容贴近生活。首先,教材呈现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其次,给习作取题目时,教材引导学生用上表示特点的词语。第二,习作任务明确。“上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习作导语引导学生聚焦人物特点,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写什么。那怎么写清楚人物的特点呢?教材又以小泡泡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或者日常行为把人物的特点说清楚,让学生知道可以怎么写。基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和习作起点的把握,教师应当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可视化的支架,指导学生写好“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师可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直观地将习作的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维。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让自己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人。接着引导学生聚焦“意见具体的事例”,并以此为参照,设计自己的习作导图。教师还可以借助习作例文,开发通俗易懂的“习作知识”,让“写清楚”的要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语言运用:能抓住身边的人的特点进行写作。 思维能力: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 审美创造:通过合作交流归结习作标准,对照习作要求自我修改和互助修改习作。 思政 元素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 难点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重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难点)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抓住特点,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用上表示特点的词语。 2.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特点,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环节一:趣味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有趣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一些文字介绍,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是哪个小姑娘。(展示描述拇指姑娘的文字,引导学生猜测) 2. 大家都很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通过 “只有拇指大小,怎么也长不大” 这个关键描述,我知道这是拇指姑娘。预设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么小的人,我联想到这是童话故事中拇指姑娘的形象。 ) 3. 大家通过抓住关键特点猜出了拇指姑娘。故事中的人物因为有独特之处被我们记住,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有特点的人,他们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回答关于拇指姑娘的问题。 2. 对本节课的写作内容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出习作主题,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环节二:词语激趣,发现特点 【教师活动】 1. (出示词语)同学们,看这些词语,它们表现了人物什么方面的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表现人物的爱好:昆虫迷、小书虫、小问号;表现人物的特长:故事大王、运动健将、智多星;表现人物的性格:幽默王子、乐天派;表现人物的品质:热心肠 )这些词语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人呢?大家用一句话来表达。(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词语趣解和图片帮助理解) 2. 除了这些词语,大家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呢?(引导学生拓展思考,预设:小蜗牛:行动迟缓,做事慢吞吞。好哭宝:经常哭鼻子的孩子。小邋遢:不爱干净、比较邋遢的孩子。小福尔摩斯:喜欢逻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