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二课时 素养教案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和家人一起填写《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 了解家人们的喜好,增进亲子关系;初步了解物品所属的种类。 学中 1.分享调查表。2.小组“分类”大比拼。3.分组整理教室。 通过分享、交流、比拼和分工整理,帮助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锻炼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 学后 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完成《我是“小小整理师”》评价表。 将课内任务延展到课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的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乐于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 3.关爱父母,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 ◆重点难点 重点 形成自主整理物品的意识,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 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就是照顾身边人的表现。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衣柜收纳视频。 2.PPT课件。 学生准备 和家人一起填写《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 情境导入 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家整理物品了,瞧,我收到了这些整理反馈图。 (师播放图片,生谈感受。) 师;虽然这些同学也整理了,可是画面还是乱糟糟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别着急,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来了解整理物品的真正诀窍,做个名副其实的“小小整理师”吧! 精彩课堂 活动一:分类整理我知道 一、分享调查表 师: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了一份《最喜爱的“小伙伴”家庭调查表》。每个家人的喜好都不一样,谁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预设:我妈妈的“小伙伴”是漂亮的裙子;我爸爸最爱的“小伙伴”是电脑;爷爷的“小伙伴” 是花花草草;奶奶的“小伙伴”是电炖锅。 师:如果这些“小伙伴”不听话,到处乱跑迷路了,你该怎么找到他们呢? 预设:我知道,妈妈的裙子是衣物类,得放到妈妈的衣柜里;爸爸的电脑应该放到书房;爷爷的花花草草放阳台最合适;奶奶的电炖锅是厨具,要放到厨房的灶台上。 师: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小伙伴”的家了。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放吗? 预设:同一类物品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师:对,这就叫分类摆放。 二、小组“分类”大比拼 师:现在请每一组的组长将本组同学的“小伙伴”全部装进纸盒里,小组成员分工,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本组物品分好类,放到合适的位置。 (小组成员分工,师生共评。) 师:现在我来采访一下 获胜小组的同学,你能告诉大家你们获胜的法宝吗? 预设1:我们先按照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这三类给所有物品分类。 预设2:分好类后,我们按照从小到大、从长到短的顺序把他们摆放整齐。 预设3:可以在每个类框上贴上标签,这样就更方便寻找了。 师:难怪你们整理的物品既整齐又清楚,真是了不起。(板书:分好类摆整齐贴标签)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家庭调查表,衔接第一课时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整理知识。小组“分类”大比拼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实操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分类摆放”这一重要的整理方法。 活动二:整理习惯要养成 一、交流整理小妙招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整理物品的小妙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预设:从书架上拿书一定要按照分类和编号放回原处,不然很快就会乱七八糟,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他教会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整理方法一物归原位。 (板书:物归原位)谁还有类似的经历想分享? 预设:我的图书馆借书卡常常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