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远洋、朝阳)学校语文试卷 七(3)年级假期作业质量验收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 甲 (A.须要 B.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 乙 (A.人迹罕至 B.人烟稀少),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 ① (A.pǔ B.bǔ)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_____,_____,_____,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zào ② (A.燥 B.躁),养不过夜的。 1. 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A.bǔ B.pǔ) ②_____(A.燥 B.躁) 2. 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A.需要 B.须要) 乙_____(A.人迹罕至 B.人烟稀少) 3. 下面各句,后面括号内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病句,缺宾语) B.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句,把宏儿写成小鸟,拟物) C.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正确”是名词,“能”是动词,“这个”是数量词) D. 别入父亲应该敬称为“令尊”;自己的父亲谦称为“家慈”。(应该把“家慈”改为“家严”) 4. 填入横线的语句,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棒上系一条长绳,②下面撒些秕谷,③人远远地牵着,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①②③ 5.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5)《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美、高大巍峨。 二、阅读(37分) (一)(8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时,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克④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燃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⑤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草屋。④克:挤、榨。⑤静衣:干净的衣服。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追:等到。④倍:“倍”通“背”。 6. 【甲】文中“临终诫曰”一句中“诫”的意思是_____ 7. 用“/”给【乙】文中画线句画停顿(限断三处)。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贼中夜不寝时 8. 下列分析,不符合两篇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任末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勤奋学习。 B. 任末学有所获,就在衣服上题一首诗来纪念这件事。 C. 司马光曾经担心自己记诵诗书的能力不如别人。 D. 司马光认为诗书需要背诵,效果能更好。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