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琥珀》类文阅读试题 一、琥珀的密码 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个小朋友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它透明中带着金黄,里面似乎包裹着一只小蚂蚁。这就是历经千万年时光的琥珀,它像一本封存的书,等待人们破译其中的密码。 琥珀是松柏类树木分泌的树脂滴落形成的。当树脂缓缓流淌时,偶然会包裹住昆虫、植物碎片甚至小型动物。这些被包裹的"俘虏"随着树脂逐渐变硬,被埋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树脂演变成了琥珀。科学家通过研究琥珀中的生物,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比如,缅甸发现的琥珀中曾找到过恐龙羽毛,这为研究恐龙演化提供了珍贵证据。 阅读试题 一、字词理解(4分) 1. "封存"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封闭保存 B. 收藏贵重物品 C. 古代书信 二、句子理解(6分) 2. 用"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琥珀比作什么? 三、信息提取(8分) 3.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至少写出3个) 四、逻辑推理(6分) 4. 为什么说琥珀是"封存的书"?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五、拓展想象(6分) 5. 如果这块琥珀里包裹的是恐龙羽毛,你能推测当时的场景吗?用一段话描述。 二、琥珀里的时光胶囊 在北欧的一个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枚距今4000万年的琥珀。它像一颗凝固的泪珠,封存着一只正在飞行的远古蜜蜂。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蜜蜂翅膀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甚至能推测出它生前最后一次采集的花粉种类。 琥珀的形成堪称自然界的奇迹。当松树受到外力伤害时,会分泌出粘稠的树脂自我保护。这些树脂滴落后,可能包裹住途经的昆虫、花粉,甚至雨滴。随着地壳运动,树脂被埋入地下,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逐渐石化。经过漫长岁月,最终形成晶莹剔透的琥珀。如今,琥珀不仅是珍贵的宝石,更是研究古生物的"时光胶囊"。 阅读试题 一、词语运用(4分) 1. 文中"凝固"可以替换为( ) A. 凝结 B. 坚固 C. 冷冻 二、修辞手法(6分)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三、科学探究(8分) 3. 完成琥珀形成过程流程图: 松树受伤→_____→_____→_____→形成琥珀 四、辩证思考(6分) 4. 为什么说琥珀是"双刃剑"?结合文本说明利弊 五、创意表达(6分) 5. 如果你是博物馆解说员,会怎样向观众介绍这枚琥珀?请设计一段解说词 一、参考答案 一、1. A(2分) 二、2. 比喻句:"它像一本封存的书",把琥珀比作书(3分) 三、3. 条件:①松柏树脂 ②包裹生物 ③地质作用 ④漫长时间(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四、4. 因为琥珀保存了远古生物的形态(2分),能让科学家研究当时的生态环境(2分),如同书记录知识一样(2分) 五、5. 示例:在白垩纪的森林里,一只小恐龙正在松树下休息,突然一滴巨大的树脂滴落,将它的羽毛瞬间包裹。随着树脂硬化,这个珍贵的标本被埋入地下,历经亿万年形成琥珀。(想象合理即可得分) 设计说明 1. 文本选择科学小品文,符合四年级科普阅读要求 2. 题型包含基础字词、文本理解、逻辑推理和创意表达 3. 第5题将科学推测与文学想象结合,培养跨学科思维 4. 答案设计注重过程性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方法 二、参考答案 一、1. A(2分) 二、2. 比喻(2分),生动写出琥珀的形态与封存特性(4分) 三、3. 分泌树脂→包裹物体→埋入地下→石化过程(每空2分) 四、4. 利:保存古生物信息;弊:开采破坏生态(各3分) 五、5. 示例:"这枚琥珀里的蜜蜂已经沉睡了四千万年,它翅膀上的每根绒毛都在诉说着远古森林的故事。科学家通过它,甚至能还原出当时的空气成分..."(符合解说词特点即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