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3194

第24课 唐诗三首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5755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唐诗,三首,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第六单元 《唐诗三首》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 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 白居易 1.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情怀。 3.反复朗诵,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歌解疑难 自由朗读三首诗歌,读准字音与节奏,理解诗文大意。(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 妪 yù 咽 y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 /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罥 juàn 衾 qīn 兀 wù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 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 叱 chì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悟明诗意 自由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内容,要尽量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 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一个夜晚,作者目睹官吏在石壕村民家强行征兵的故事。 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床头漏雨,彻夜难眠,由此感慨万千。 卖炭的老翁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 学习任务三:炼字析句赏诗情 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一种。”“完美的诗歌”离不开“完美的语言”,熟读《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摘录你认为写得最妙的诗句并进行赏析。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三处。有了想法后,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然后全班交流。 示例: 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赏析: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吏呼”与“妇啼”、“怒”与“苦”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刻画了官吏如狼似虎、蛮横的形象,并为老妇的诉说渲染出悲愤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对老妇人的同情和对小吏的批判。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 !妇 ! 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暴力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也表现了作者对官吏残暴手段的批判。 一何 一何 呼 啼 怒 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 ,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二男新战死”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 急应 夜归 写出了老妇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