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题: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3.体会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再寻“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复得路;未果。 “大同” ———《礼记·礼运》 和平安宁 富足和睦 初读课文 走近作品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同“举” 同“鳏” 职分、职守 厌恶 厌恶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用作动词,奉养 指父母 用作动词,抚育 指子女 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乱 伤害 兴起 指理想社会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 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 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 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 (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这样 一、通假字 选贤与能 同“举”。 矜、寡、孤、独 同“鳏”,老而无妻。 二、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 2.使老有所终 3.壮有所用 4.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中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品质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三、一词多义 修 讲信修睦(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 天下为公( ) 能 选贤与能( ) 能以径寸之木( ) 分 男有分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培养 长 雕刻 是 才干出众的人 能够 职分 长度单位 1.不独子其子 2.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子女 今义: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指“返回、归还”等(由本义引申而来) 古义:财货 今义: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四、古今异义 四、古今异义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 今义: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词义范围缩小)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了解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思考:孔子是如何阐述他的理想社会的? 是谓大同(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故人不独亲其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