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4826

21《庄子》二则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440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庄子,二则,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第六单元 《庄子》 二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理解《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的艺术特色。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和《庄子》 庄子和《庄子》 《庄子》一书中的文章,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大鹏形象: 狮驼国三大王,大鹏是只金翅雕,名曰云程万里鹏,“金翅鲲头,星睛豹眼,振北图南,刚强勇敢,变生翱翔,鷃(yàn)笑龙惨,抟风翮(hé)百鸟藏头,舒利爪诸禽丧胆。是云程九万里的大鹏雕。 北冥有鱼 学习要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梳理文章层次,理解作者笔下的“大鹏”形象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3.背诵课文。 听读课文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易错字 北冥   鲲鹏   抟 徙 齐谐 正色邪 (míng) (kūn) (tuán)  (xǐ)  (xié)  (y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疏通文意 积累字词 通假字 北冥有鱼 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冥”同“溟”,海)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积累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理清结构,感知形象 朗读课文,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先介绍大鹏的外形(前三句), 然后写大鹏的活动(中间四句), 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景象(最后三句) 大鹏形象: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关注层次之间以及层次内部各句间的关系。比如“怒而飞”,从外形过渡到活动;还可以留意几处顶真结构,如:“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也都能帮助记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跟大鹏有什么关系?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其实是对前面所引《齐谐》中的话做补充,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 因为野马、尘埃这类极其轻微的物体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那么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要借助大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