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第六单元 《礼记》 二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了解《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是一部记述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在中国古代,《礼记》是统治者治国的重要典籍之一,因为《礼记》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几千年来,《礼记》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学习要点 : 1.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 2.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背诵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错字音 嘉肴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 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错字 教学相长: 易错句 学(xiào)学半: 增长,促进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积累字词 对举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 对举的特点: 两个分句前后相继出现,中间不插入任何其他成分,结构相同,语义相互对应,但不能单独表义,必须同时使用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时是两个句子,如古人所说“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有时是两个字或词,如“愚公”和“智叟”,是对举两个人物的名字。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运用类比,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层层推进,进行说理 理清结构,明确论证思路 朗读课文,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 “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学们,就像文中所言:教学相长。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就像同学间互相讨论问题,常常会在给对方讲述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这也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哟! 学习要点 : 1.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大同社会的理想包括哪些方面。体会作者借大同社会表达的思想。 3.背诵课文。 大道之行也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