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6394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回顾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99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
  • cover
(课件网)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回顾 第一单元知识回顾 1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测量。 2 气温计一般由玻璃泡、液柱、刻度、温度单位等部分组成,其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3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空旷处距离地面约1.5米测得的空气温度。 4 气温的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气温一般在下午2点左右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5点左右降至最低,然后开始缓慢上升。 5 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例如,从东面吹来的风叫作东风。 6 风力是指风的强度。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海面的物体上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级,最小是0级,最大是12级。 7 风不仅有方向,还有速度,即风速。不同的风速对应不同的风力等级。气象观测部门常用风向风速仪观测风向和风速。其中,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可以计算出风速。风速一般以米/秒(m/s)为单位。 8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情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少云、多云和阴。 9 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蒸发、渗漏、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称为降雨量。降雨量通常用雨量器测定,以毫米为单位。 10 漏斗式雨量器是气象观测站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雨水倒入量杯,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值就是降雨量。 11 气候是指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平均气象情况。天气总在发生变化,气候却具有一定的规律。 12 一些极端天气会引起气象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雷电、沙尘暴、寒潮、霜冻、暴雨等。 第二单元知识回顾 1 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中间略有凹陷,淡灰色或紫黑色。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快孵出的蚕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已能够看清蚕宝宝蜷曲在里面的样子。 2 孵化蚕卵时,在蚕卵上喷洒少量的水后,把蚕卵放在孵化盒里,再把孵化盒放在25 ℃左右的通风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蚕卵的变化。 3 蚕卵能孵出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它蚁蚕。蚁蚕一般只有2~3毫米长,身上有一根不长的细丝,作用是将蚁蚕固定在食物上,以免被风吹跑。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约40分钟后就会进食桑叶。 4 要为蚁蚕准备一个盒子作为“房子”,保证“房子”清洁、卫生。把蚕盒放在25_℃左右、通风的环境中,在蚕盒盖上扎些小孔,但不要扎得太多,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养蚕的相对湿度为75%~80%。蚕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空气以及食物等。 5 蚕喜欢吃的食物有新鲜的桑叶、生菜叶、榆叶、莴苣叶等。 6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有重要的器官。 7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生成新皮,蜕去旧皮,继续生长,这叫作蜕皮。蚕蜕皮前是偏黄的颜色,蜕皮后,其身体变为白色。蚕的一生要经历六次蜕皮。 8 熟蚕吐丝结茧分为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阶段。 9 在剪开的蚕茧里会发现蚕蛹和一层蜕下来的皮,蚕蛹呈纺锤形,黄褐色;在蚕蛹中能找到其眼睛和足,其身上还有体节。 10 蛾是蚕的另一种形态,因此我们把它称为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茧内的蛹成熟后蜕去蛹壳羽化而成的。 11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作变态发育。 第三单元知识回顾 1 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岩石、土壤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不能繁殖。 2 植物和动物等生物需要非生物(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提供适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