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回顾 第一单元知识回顾 1 用肉眼直接观察可以发现,土壤中有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还有落叶、枯叶和一些小石块;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土壤中有颗粒大小不同、颜色不均匀的颗粒。闻一闻土壤,有一种泥土的气味;用手摸一摸土壤,摸起来是微微湿润的;用手捻一捻,土壤里有许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 2 将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含有空气。搅拌后,大小颗粒分层更加明显:粗大的颗粒(沙)先沉淀,在下方;细小的颗粒(黏土)后沉淀,在上方。给土壤加热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土壤还含有腐殖质,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腐殖质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时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3 土壤按质地分,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黏质土中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呈棕色或红色。壤土中沙粒和黏粒的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 4 黏质土能被搓成条,壤土有可能被搓成条,沙质土不能被搓成条。沙质土保水性能最差,黏质土保水性能最好,壤土保水性能居中。 5 不同种类的土壤由于各自的成分和性质不同,因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 6 岩石是天然的,并且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同时它们在颜色、纹理、颗粒大小、硬度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7 花岗岩颜色较浅,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砂岩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页岩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石灰岩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大理岩为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第二单元知识回顾 1 通过做对比实验,我们知道每隔7天左右浇一杯水有利于凤仙花生长。 2 凤仙花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情况最不好。 3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发现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这样的生长情况有利于凤仙花的叶最大面积地吸收太阳光。 4 实验表明,植物的根有吸收作用,能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5 观察发现,凤仙花是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萼片一端成角状向下弯曲。 6 凤仙花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种子呈棕褐色,形状似桃形(或扁圆形),数量从几粒至十几粒不等。 7 植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叫作植物的生命周期。凤仙花的一生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凤仙花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知识回顾 1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 2 实验表明:伞面大的降落伞下降得慢,伞面小的降落伞下降得快;伞绳长的降落伞下降得快,伞绳短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3 空气有质量,我们可以用平衡尺悬挂气球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4 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和固体、液体相比,空气的质量很小。 5 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②将游码归零,然后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针静止时对准刻度盘的中间刻度。③在天平左侧的托盘中放称量物,在天平右侧的托盘中放砝码。④用镊子夹取砝码轻轻放在盘中。根据称量物的预估质量,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⑤当增减砝码直到质量最小的砝码也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时,移动游码直至指针再次指在刻度盘的中间刻度上。称量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质量。 6 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人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7 把纸团塞在玻璃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