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9595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84285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对外开放,课件,27张,PPT+,视频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名词解释 即打开国门,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对外开放 新课导入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78年的深圳 1978年的香港 吸收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 顺应世界潮流 现实要求:发展经济, 缩小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1978年1月至次年2月的一年间,邓小平相继访问了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这一系列出访,特别是对美国和日本的访问,帮助邓小平完成了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准确定位,初步形成了通过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大思路。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邓小平参观日本生产线 邓小平参观美国航天中心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外来资金 2、开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邓小平 厦门 汕头 珠海 深圳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特区”一词的由来 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贸易合作区。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此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给予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在1980年开始创办经济特区,也就是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对必需的生活用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征税或者减免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放前的深圳 开放后的深圳 3、代表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相关史事 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4、意义 ①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邓小平文选》第3卷 ②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③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海南 珠海 汕头 深圳 厦门 1、概况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个经济特区 1980 海南经济特区 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