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0166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37487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桃花源,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桃 花 源 记 陶 渊 明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地去追寻。”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品读语句,探寻桃源之美 学习目标 悟读散文,探究主题之美 研读写法,品味创作之美 品读语句 探寻桃源之美 从“ ”句中, 我感受到了桃花源的 美。 探寻桃源之美 探寻桃源之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肥沃、物产富饶 风景美 探寻桃源之美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美 和平安定,安居乐业,富足安宁 探寻桃源之美 改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原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亲切热情、生活富足 探寻桃源之美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迎客人家之多, 待客范围之广, 接待规格之高!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待客大方 探寻桃源之美 人情美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探寻桃源之美 桃花源内土地富饶、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富足安宁;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关系融洽。 桃源的美,是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景美,是辛勤劳作创造的生活美,是和谐相处真诚相待的人情美。 如此美丽又幸福的地方,当时真的存在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探寻桃源之美 为什么要虚构一个如此美妙的桃源世界呢? 悟读文章 探究主题之美 太元(376年—396年),东晋孝武帝年号,政治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爆发大小战争几十场。 时代背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资料链接 后遂无问津者 探究主题之美 遗憾、无奈、失落、悲痛、凄凉…… 探究主题之美 作者虚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东晋黑暗统治和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的生活的无比向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研读写法 品味创作之美 品味写法之美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品味写法之美 1.虚实结合,奇趣无穷 晋太原中 武陵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南阳刘子骥…… 【实】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遂迷 【虚】 不复得路。 品味写法之美 2.叙事简约,语言生动 (1)省略句子成分。 如:(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2)省略问答内容。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 如:“诣太守,说如此” “设酒杀鸡作食” “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 本文构思精巧,虚实结合,语言生动,叙事简约。 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课堂小结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在战乱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疫情当下的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渴望? 近日,有记者采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经历过SARS和汶川地震救援的他,又一次赶到前线。在被问到疫情过后最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说:“我想去平常的上一天班,我想平常的过一个周末”。 读出自己 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