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127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2次 大小:275157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七年级,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
    (课件网) 逢 入 京 使 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极大限制,人们一旦远离家乡,常常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无法与亲人相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承载着游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也饱含着家人对游子的深深牵挂。 想象一下,当你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地方漂泊,突然遇到一个正要返回故乡的人,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托付他做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唐代诗人岑参的世界,看看他在远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者时,发生了什么故事,有着怎样的情感抒发。 素养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1.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人。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卷网-1981年版)。唐天宝八载(749),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遇返京使者,便请他帮忙捎口信给长安的家人报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诵读诗歌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逢入京使 岑(cén) 参 故 园/东 望/ 路 漫 漫, 双 袖/龙 钟/泪 不 干。 马 上/相 逢/无 纸 笔, 凭 君/传 语/报 平 安。 疏通诗意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泪水还没有干。 21世纪教育网 实景 离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求,烦劳。 捎口信。 译文:骑着马在途中与返京使者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您(帮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 21世纪教育网 实情 思乡 自由诵读全诗,思考: 1.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四句诗各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3.结合链接材料,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①离家之远:路漫漫 ②思乡之切:龙钟、泪不干 ③行色匆匆:马上相逢 ④捎个口信:传语报平安 1.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四句诗各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1)强烈的思乡之情:故园东望、双袖龙钟、泪不干。 (2)开阔豪迈的胸襟:马上相逢、传语报平安。 3.结合链接材料,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3.结合链接材料,体会思想感情。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