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1280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课件+课时分层作业+答案3份打包)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3546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3份,答案,作业,分层,课时
    (课件网)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课标要求 知识点1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种类:_____等。 (2)实例 ①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_____,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_____。 阳光、温度、水 郁闭度 光照强度 ②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的植株,这主要是受_____的影响。 ③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受_____的影响。 ④对于东亚飞蝗来说,_____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气温升高 气温降低 气候干旱 1.(P13-14“思考·讨论”)林木郁闭度相同时,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原因是_____。 提示: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 (3)途径 ①非生物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生物的细胞代谢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死亡率。 ②非生物因素通过影响其生殖(如长日照植物,干旱条件下蝗虫受精卵容易孵化等)进而影响其出生率。 (4)特点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_____的。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这是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性 2.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_____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2)种群外部因素: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种群都与其他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 ①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_____,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_____的现象。 ②森林中不同植物____阳光和养分,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____猎物,这也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 ③作为宿主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_____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内竞争 捕食对象 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竞争 竞争 出生率和死亡率 (3)制约因素类型 种类 作用强度 举例 密度制 约因素 种群密度越高,制约作用强度就____ 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____ 非密度制约因素 制约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____ 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越大 越大 无关 (1)若单独培养草履虫时,可推测两种草履虫都能正常生长,且呈_____增长。 (2)若混合培养时,最后(第24 d后)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请分析影响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S”形 (2)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因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2.(P17“拓展应用”)1930~1943年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可能的原因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_____;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_____。 提示:食物短缺或天敌的迁入 气候变化、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 基于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认识,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  ) 2.气温、干旱、传染病等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  ) 3.引入天敌,有利于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  ) 4.生物在地球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布不同,这是由光照的不同引起的。 (  ) 提示:1.√ 2.× 传染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3.√ 4.× 生物在地球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布不同,这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引起的。 图1是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的两种草履虫进行的实验,在同一容器中培养,培养过程中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图2是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猞猁捕食雪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草履虫种间关系为_____,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