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识记“诘责”“绯红”“畸形”等词的音形义及鲁迅的相关简介。 2.阅读课文,能根据地点变化划分文章层次。 3.初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 主要作品 小说集《 》、《 》 散文集《 》 散文诗集《 》 杂文集《 》、《 》 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第一篇白话小说《 》 周树人 豫才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坟 热风 狂人日记 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 后三篇(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藤野先生 鲁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老师。姓藤野,名严,家中排行第九。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 以此为题,交代课文记叙的中心人物是藤野先生,“先生”一词表达了作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解题 写作背景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这里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他离开北京,来到厦门。同年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了这篇文章。 概念: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散文。 主要特点: ①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 ②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 文体常识:回忆性散文 教诲 绯红 xùn fēi huì 畸形 jī 匿名 nì 挟 樱花 xié 呜呼 凄然 诘责 落第 qī wū yīng 宛如 掌故 不逊 wǎn 读读写写 jié 烂熳 màn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1-3 写“我”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原因。 4-35 写“我”离开仙台,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6-38 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3.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换可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36-38)离仙台怀念先生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习反语并体会其作用。 3.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感激、怀念、敬佩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民族自尊心。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目睹耳闻 相关词句 作者印象 肖像 动作 语言 穿着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学者形象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治学严谨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的......” 抑扬顿挫 “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不修边幅、生活简朴 1.读课文第6-9段,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相关词句及给作者的印象: 2.阅读11-23段,思考作者写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谨治学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事 件 品 质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