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鱼类 课时分层作业 1.鱼在游泳时,产生前进动力的部位是( ) A.尾部的摆动B.胸鳍和背鳍的摆动C.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2.下列关于鱼鳃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②是鳃盖,①是鳃丝 B.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水→口→血液→鳃 C.若鱼的鳃丝鲜红,说明鱼比较新鲜 D.鱼在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的 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下列特征与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依靠鳍协助运动C.体温不恒定 D.侧线可感知水流方向 4.如图是鱼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①处相比,图中②处的水中氧气增多 B.鱼不断地由口吞入水,这是鱼在呼吸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水流过鳃时,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与水发生气体交换 5.2024年10月29日,陕西省水产总站在宝鸡太白河开展的2024年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再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川陕哲罗鲑是一种鱼。下列关于川陕哲罗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鳃呼吸 B.胎生、哺乳 C.身体呈流线型 D.体内有脊柱 6.我国剪纸“莲年有余”,“鱼”和“余”谐音,这是我国文化中特有的联系。下列有关剪纸中鱼的叙述,正确的是( ) 体内无脊柱 B.用足运动 C.用鳃呼吸 D.营水陆两栖生活 7.科学家通过观察、测量和模拟活动(如图1、图2),揭示了鱼在水中呼吸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鱼口与鳃盖交替开合,使水流经过鳃丝 B.鳃丝内有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水流与血液的流向相同时,鱼可获得更多的氧气 D.水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氧气可以扩散进入血液 8.“过年吃鱼,年年有余”。下列有关鱼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我国的“四大家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食性和生长周期不同 B.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C.买鱼时若鳃的颜色暗红,则证明是新鲜的鱼 D.②处和①处的水相比,二氧化碳增多,氧气较少 9.鱼有的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淡水水域。下列有关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的身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尾部四部分 B.鱼类游泳的动力来自鳍的摆动 C.四大家鱼的食性不同,生活的水层也不同 D.鱼的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增大水中阻力 10.为探究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到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的特性对活体鱼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各项符合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①水从鱼口流出,颜色变蓝 ②水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颜色变黄 ③鱼用鳃呼吸,吸收了水中的氧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④鱼用鳃呼吸,吸收了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了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江浙一带的海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许多人专门旅游去一饱口福,如:海蜇、螃蟹、黄鱼、鱿鱼等都十分美味,它们分别属于( ) A.刺胞动物、节肢动物、鱼类、软体动物 B.刺胞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C.鱼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刺胞动物 D.节肢动物、鱼类、刺胞动物、环节动物 12.“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该诗句中提到的“桃花鱼”身体呈辐射对称,触手上有刺细胞,根据描述判断“桃花鱼”属于( ) A.扁形动物 B.刺胞动物 C.鱼类 D.棘皮动物 13.学习了有关鱼的知识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来表述自己所学知识。以下描述不合理的是( )。 A.①处一张一合主要是为了获取食物 B.水中的氧在②处经气体交换进入血液 C.买鱼时②的颜色为鲜红,则鱼是新鲜的 D.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为游动提供动力 14.在河里捉鲤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很滑的黏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