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氨的转化与生成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氨是纯净物 B.NH3的催化氧化可用于制取硝酸 C.氨易溶于水 D.实验室常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2.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水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 B.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氨水的主要成分受热不分解 D.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3.下列现象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 A.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 B.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将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D.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 4.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 C.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5.工业上制备硝酸的一个重要反应为4NH3+5O24NO+6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2被氧化 B.每生成1 mol NO转移4 mol e- C.NH3发生还原反应 D.NH3是还原剂 6.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 A.NH3 B.NO C.Cl2 D.NO2 7.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的试剂可以是NH4Cl固体 B.用蘸取少量NaOH溶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气 C.在b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D.可以用该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氧气 8.如图所示,室温下,A、B两个容积相等的烧瓶中分别集满了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当打开止水夹K时,使两烧瓶内气体充分接触后,容器内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A中气体 H2 NH3 NO B中气体 N2 HCl O2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9.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某校化学小组学生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成员设计了图1、图2两个装置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将产生的氨气和过量的氧气通到图1装置(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 _____;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 _____。 (2)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图2装置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 其理由是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 (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下列各项是实验室制取氨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Ca(OH)2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NaOH溶液 C.甲:NaOH溶液 乙:水 D.甲:稀盐酸 乙:NaCl溶液 12.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MgCl2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可溶性碱 13.(素养题)“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关于如图所示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