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3 课题 平平安安回家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 分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在新课标里入学教育板块也要求,上学了,感受自己身份的变化,初步了解学校的环境。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高兴兴地学,快快乐乐地玩。因此本单元教材编写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围绕《开开心心上学去》、《我向国旗敬个礼》、《这是我们的校园》、《平平安安回家来》四课,从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增强国家意识,熟悉校园环境,培养安全意识,比如在第一课的时候,小女孩还憋看嘴,对于上学有消极情绪。这一课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抓住身份认同的心路历程,解决小学生身份认同的难点,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已经从身份认同的引导转变到规则意识的引入,编者在编写的时候考虑到幼小衔接时的发展特点,四个课时的教学考虑生活实践逻辑,落实入学适应教育。 本课正文由 3个内容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不一样的回家路”,旨在引导学生分享不同的回家方式,熟悉自己的回家路,增进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第二板块是“交通安全记心上”,通过辨析回家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情景,并思考应对的办法,旨在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滲透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三板块是“路上的温暖”,呈现了回家路上发生的温暖瞬间,旨在唤起学生对这段路程中的美好回忆,感受冢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心怀感恩意识。三个板块按照儿童认识和情感发展的逻辑呈现出尾层递进的关系,由发展认识到促进辨析,再到提升领悟。 课标 分析 (一) 道德修养 1.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道德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价值观,明白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 (二) 健全人格 1. 帮助学生克服在面对交通环境时可能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勇敢、谨慎的品质。 2.通过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法治观念 1.让学生初步了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是法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2.引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守法自觉性。 (四)责任意识 1.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交通安全负责的意识,让学生明自自己的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向家人和朋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道德认知方面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学生对勇敢、诚实、善良等品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和理解。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 在能力方面,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他们更多依赖具体情境和直观体验来理解道德概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互动活动来引号。 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行为习惯上,他们需要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对于课程学习,他们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 由于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教学活动需要设计得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知识。 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