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识记“睦、疾、与、分”等文言实词,巩固《礼记》的相关知识。 2.诵读短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学习目标 《礼记》, , 经典著作之一, 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 “三礼”: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 。 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 战国至秦汉间 戴圣 《礼记》《仪礼》《周礼》 《礼记》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最高理想政治制度施行的时候 实行 孔子生活在变化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分力量。 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 指才干出众。 指品德高尚。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培养和睦气氛。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择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与,同“举”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用作动词,以……为亲。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父母。 用作动词,以……为子。 子女。 有终老的保障。 ……的人。 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从外面把门带上。 兴起。 兴起。 作乱害人。 用门闩插上。 译: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合作探究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举”,推举。 同“鳏”,老而无妻。 通假字 男有分,女有归( ) 大道之行也( ) 不知其旨也( ) 虽有至道(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古义:达到极点。 今义:到。 古义: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副词,仅,只是。 名词,老而无子。 合作探究 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 动词,杜绝,闭塞。 动词,用门闩插上。 一词多义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而选举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精读细研 天下为公 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