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2743

第22课《大道之行也》同步课件+素材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2次 大小:3565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2课,大道之行也,同步,课件,素材
    (课件网) 《礼记》 大道之行也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难点)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选自《礼记 礼运》,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请注意理解“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分析“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本文是孔子对学生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 整体感知———创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整体感知———相关资料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整体感知———相关资料 “大道”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文题解读 整体感知———相关资料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男有分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éi jǔ mù guān fèn wù 整体感知———预习检查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jǔ wù wù guān fèn mù 整体感知———预习检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整体感知———预习检查 3.抽生朗读: 读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整体感知———预习检查 重点词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①大道: ②之: ③与: ④修: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不译。 jǔ,通“举”。 培养。 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因此人们不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