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 知识点一:识别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熔点、凝固点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冰的熔点为0℃。 (2)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INCLUDEPICTURE "../../新加模板工具/图片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7.10 mapy3 已加模板待上传\\1\\图片3.tif" \* MERGEFORMATINET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b.解读图像 A:实验起始点的时间和温度。 AB:熔化前,固态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转折点,物质温度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C:熔化过程,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转折点,物质熔化完成,开始升温。 CD:熔化后,液态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从图像中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收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1)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晶体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二、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1.将海波和松香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待温度到40度以上,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注:熔化海波涉及的实验方法:水浴法加热(使受热均匀) 水浴法加热水要适量:①要求把试管内物质在水面下 ②而且试管壁不要接触到烧杯壁或底 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用来破坏晶体内部结构,使它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升高。凝固时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重新形成晶体,此时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不降低。 晶体处于熔点时的状态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需要吸热,凝固过程都需要放热。 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一定的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知识点 INCLUDEPICTURE "../../新加模板工具/图片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7.10 mapy3 已加模板待上传\\1\\图片3.tif" \* MERGEFORMATINET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的两种形式为蒸发和沸腾。 2.蒸发、沸腾的概念 (1)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是一种相对缓慢且吸热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①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液体沸腾发生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收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水的沸腾实验和温度时间图像 ②实验现象 (1)沸腾前: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体积收缩将变小) 同时水温持续上升。 (2)沸腾时: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同时,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停止加热,液体不沸腾 注:刚烧的时候,容器内壁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 ③液体沸腾的图像 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0-t1段表示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