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认识。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洛邑成为都域,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未改变,②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 2. 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缮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齐桓公“修缮政”的根本措施是( ) A.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B.尊王攘夷,进行兼并战争 C.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称霸中原 D.充分利用山东的鱼盐资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对管仲改革内容的识记能力,通过“修缮政”可知是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这是齐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3. 关于春秋时期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改革赋税制度为目标 B.以改革上层建筑为目标 C.增加了政府收入 D.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时期改革的认识。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进行,并未涉及上层建筑的内容。 4. 关于魏文侯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 ②包括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③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内容相同 ④强调法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魏文侯变法的认识。魏文侯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早的改革,由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构成,强调法治,李悝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法治等内容,吴起变法主要涉及军事改革,内容并不相同,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分析: 5.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建 C.私田荒地的开垦 D.井田制逐渐瓦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 )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奴隶起义频繁 答案:B 解析: 分析: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 7.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 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 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 D.诸侯国拒绝纳贡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为材料题,关键是理解材料,通过“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可知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诸侯与国王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势力发展。 8.《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鲁国实行“初税亩” B.齐桓公 “尊王攘夷” C.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 D.李悝提出“尽地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中的“管子”和“不忘其功”“不惮劳苦”可知是管仲改革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9.管仲有一句名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仲的政治活动中,既有利于强国又能够“富民”的一项是( ) A.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 B.严格尊崇周礼 C.推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 D.剥夺贵族特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管仲改革的认识。“相地而衰征”既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调动了私田主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C项正确。 10.春秋时期,鲁国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