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476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972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岳麓,北魏,同步,融合,民族,改革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  )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尖锐,威胁统治,同时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汉文化形成了对孝文帝的强大吸引力,在此背景下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材料反映了在战争时,鲜卑贵族驱使汉人为其打头阵的状况,这反映了当时鲜卑族和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3.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政治 D.汉族文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好读书”“《五经》”“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和“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可知北魏孝文帝在汉族文化方面造诣颇深,A、B、C三项都不够全面。  4.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为缓解这一问题,抑制兼并,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 5.(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孝文帝为迁都洛阳假借南伐之名,说明其对迁都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A项符合题意。 6.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答案:C 解析: 分析:通过材料中的“肃明纲纪,赏罚必行”可知是整顿吏治。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主要表现在(  ) ①穿汉服、说汉语 ②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 ③政权机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④重要职位由汉人充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的内容是为了维护北魏的统治,其内容不包括重要职位由汉人充任。排除含④的选项。 8.“(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是因为均田制(  )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均田制作用的理解。均田令规定,官吏可以获得公田,地主的原有土地不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不准买卖土地、公开授田的规定,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均田制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