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任务目标 1.梳理行文思路,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精当的选材。(思维能力) 2.理解闻一多的人物形象,学习闻一多的崇高品格和精神。(文化自信) 3.关注细节描写,揣摩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作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4.勾画精彩词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及表达效果。(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025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6周年,学校公众号为纪念闻一多,正在征集有关闻一多的文章。我们准备向公众号推荐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让我们一起完成相关的推介任务吧! 进入任务 00 基础任务 基础过关 一、关于作者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对此深感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 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青岛大学学习。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抱歉( ) 秩序( ) 深宵( )伴侣( ) 小楷( ) 硕果( )迭起( )澎湃( ) 大无畏( ) 二、本文重点字词 qiàn zhì xiāo lǚ kǎi shuò dié pénɡ pài wèi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心力。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慷慨淋漓: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说话、做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进阶任务 01 梳理人物事迹 02 颂扬品格精神 03 探究描写方法 04 品味诗意语言 05 撰写推荐语 第一课时 01 梳理人物事迹 02 颂扬品格精神 01 梳理人物事迹 001 背景了解 闻一多及其 所处时代 闻一多 1930—1932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研究。 1932年秋—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在返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及其所处时代 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年47岁。 002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尽可能挖掘标题提供的信息,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之前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从课文标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示例: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的话”和“做的事”。 003 通读全文,标出段落,圈点勾画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句子。 示例: 第1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第2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第5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第6段:“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第7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第10段: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第12段: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第16段: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第17段: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