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课前写作] 一、布置作文题目及要求: 设置情境:“中国最美校园”评选小组要来了解我们学校,请同学们向考察的专家们提交一份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学校,可以从学校的发展、教学楼的构架、学校建筑的功用及设置的原因等方面来介绍。 要求:1.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顺序;2.字数400字左右。 二、发现问题,确立教学目标 收到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说明文写作在说明顺序的运用上有很多的欠缺之处。例如时间顺序的运用,只是一味的堆砌时间词,跟记流水账没有什么两样。空间顺序的运用,不会运用方位词,一个“那里”可以同时指代很多地方,让我看的云里雾里。逻辑顺序的运用,大多是“因果式”的结构,很少有变化,文章的结构和布局过于呆板。所以,本次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定为如何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来建构文本。 三、分析问题,学生对比已学过的课文修改习作。 从课本中找到说明文的范文片段,在范文运用到说明顺序的地方,让学生体悟出相应的写作技法,重新修改习作。 预设: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可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中国石拱桥》 时间词语的运用技巧,善于用灵活多变的时间词,而不是简单的记录时间。 2.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梦回繁华》 准确使用方位词,确定说明的重点,找准写作的参照物,合理安排说明内容的详略。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大自然的语言》 总分式,巧用引导词,层次分明。 四、解决问题,准备上课。 [导学过程] 一、目标概说 1.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顺明的顺序; (2)梳理课文的写作技法; (3)运用写作技法,修改“介绍校园”的片段写作。 2.教学重点 (1)掌握三种顺明的顺序; (2) 梳理课文的写作技法。 3.教学难点 运用写作技法,修改“介绍校园”的片段写作。 二、教学创意 本堂作文课设计依照“先写后导”的思路,分为三个步骤: 1.重温知识,即通过范文,对学过的三种说明方法做一梳理,让学生加深印象,也为下面的写作环节做好知识铺垫; 2.课前写作,即结合本校的实情,给学生设置一个熟悉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合理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顺序来构建文本。通过学生写出来的习作,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做到课堂教学更有抓手,使教学指导更有效; 3.修改习作,即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