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夜晚》 教学内容: 1、唱:《五月的夜晚》 2、听:《萤火虫》、《虫儿飞》 3、动:综合表演 4、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巧、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中五月的夜晚里轻盈、可爱的萤火虫的音乐形象。 2、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部和谐、清楚。 3、欣赏《萤火虫》、《虫儿飞》,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五月的夜晚特色和萤火虫飞舞的想象,加强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感受,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顿音要唱的短促而有弹性。 3、有后半拍休止符的音符要唱的短而轻盈。 4、二声部合唱声音和谐、层次清晰。 教学难点: 1、有后半拍休止符的音符的唱法。 2、低声部的准确进入。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唱过合唱歌曲,但是对合唱歌曲的训练还不是很多,所以对他们而言能和谐、清楚的唱出二声部还是有难度,教学时教者应多指导。 教材分析: 《五月的夜晚》是一首简单的、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F大调,三四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旋律以“1、2、3、5、6”五个音写成,在一二乐曲结束的长音和第三乐句中的两个长音上,分别出现了类似于“回声”的伴唱旋律,加上跳音的处理,显得轻巧、跳跃,容易学唱。歌曲活泼天真,充满童趣,表现了五月的夜晚里萤火虫闪闪烁烁、漫天飞舞的可爱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星星 教学过程: 1、 《音诗画》导入情境 师:五月的夜晚里谁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小灯笼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那不是灯,也不是星,那是什么呢?小朋友,快快请你猜一猜。(生答) 师弹奏《五月的夜晚》伴奏,以柔和的大自然音乐为背景,加上蛙鸣声,虫叫声,营造出五月的夜晚安详、平静的氛围。使学生对美丽的五月的夜晚景色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对五月的夜晚的喜爱之情。 师:夏天的夜晚,美丽的荷塘边,满天的星星映着清清的河水,宁静而美丽,就连星星也被这景色吸引了,于是一颗颗星星变成了一只只小精灵来到了人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的认识一下他们呢?(生答) 师:萤火虫,又名夜光,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 。其实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物质叫荧光素,当它和氧气接触时会发光。萤火虫的成虫期仅有两周时间,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它们却是五月的夜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们喜欢萤火虫吗?(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萤火虫有关的歌曲———《五月的夜晚》。 2、 新授歌曲《五月的夜晚》 (一)体验歌曲 1、初步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境。 《五月的夜晚》是由张俊作词,鲍元恺作曲的一首三四拍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 师:谁能说一说,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体验?(欢快、活泼、开心、愉悦) 师:我还想知道在听得时候,你们脑海中想像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萤火虫满天飞舞的景象。) 2、再次体验歌曲、感受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情景。 师:小小的萤火虫既可爱又顽皮,一会飞到这一会飞到那,时而闪闪烁烁,时而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听一听,想一想,歌曲中哪一句表现萤火虫闪闪烁烁、漫天飞舞的情景?你能用优美、恰当的动作来表现萤火虫的可爱形象吗? 3、再听歌曲、师生共同律动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我们一起来做一群可爱的萤火虫飞起来好吗? (二)模唱旋律 1、分析乐句特点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律动我想请同学们来数一数乐曲有几个乐句?(四个,这里听不出来可再播放音乐听一听。)每个乐句有几个小节?(四个)歌曲是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 师:这四个乐句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较一二句节奏相同,前两小节音高也相同,后两小节音高不同。第三乐句不同于其他的乐句,第四乐句是变化的再现第一乐句的节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