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苯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苯和其他烃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2.学业要求 (1)能画出苯的结构;能够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苯的化学性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能结合苯的结构特点,分析和推断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常用的测定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该部分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如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时的差异。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基于结构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苯的结构特点,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分子结构特点的类比迁移,预测苯的主要性质;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通过对比其他烃类的结构和性质,认识苯环中的大π键; 【评价目标】 1.能够画出苯环的结构,能够辨识苯环的凯库勒式和鲍林式;能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够从烃类物质的性质出发指出苯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并举例说明;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通过苯环加成反应的特点认识苯环的大π键与烯烃、炔烃不饱和键的差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预测苯的主要性质; 难点:苯环中的大π键对性质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情境导学:从苯的发现历进程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促学:1.苯的性质预测及探究,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 2.苯性质与烃类物质性质的对比,强化学生分类学习的思想; 习题测学评价诊学:通过课堂环节中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以及课堂练习检测等来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案促学:通过学案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 法:交流合作、演绎归纳 七、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任务 环节 问题线 活动线 认识苯环的主要结构和物理性质 1.从物质分类入手引入芳香化合物 情境创设 烃类化合物中有一类是芳香烃,这类物质是怎么发现的?这类物质与其他烃相比的区别? 教师展示引入,了解芳香烃的发现与应用 2.介绍芳香化合物中的重要发现———苯 3.从物理实验结果介绍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微观辨析 从苯的发现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物理性质? 从苯的发现过程和烃类物质特点总结苯的物理性质 4.利用现代物理实验结果介绍苯的特殊结构-引入大π键,介绍苯的表示方式:凯库勒式与鲍林式 苯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将苯和其他烃类物质分为了不同类别? 展示苯的结构,为后续宏微结合性质探究做铺垫 通过分子结构特点的类比迁移,预测苯的主要性质 1.回忆学过的烃类物质能够发生的反应类型 宏观辨识 苯环属于烃类,那么苯环应该具有和烃类相似的性质。烃类物质都有哪些化学性质? 预测苯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后续的探究铺垫 2.介绍苯的燃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预测苯是否能发生燃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验证预测,加强学生类比学习的思想,为后续深度探究铺垫 对比其他烃类的结构和性质,认识苯环中的大π键 1.从苯环和烯烃的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入手探究苯环结构的特殊性 宏观和微观结合探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我们知道苯和烯烃都含有不饱和键,为什么说苯环中的大π键和烯烃的双键不同? 带领学生探究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