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土地的誓言 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 端木蕻良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四节 拓展延伸 第五节 板书设计 第六节 课堂小结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是作家艾青写下的深情话语,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和土地有关,端木蕻良将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沸腾的文字带来的力量吧!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 4.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是其代表作。 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最大灾难。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端木蕻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端木蕻良 炽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嗥鸣 山涧 斑斓 碾子 丰饶 污秽 hónɡ chì tánɡ pēn làn huà háo jiàn lán niǎn ráo huì lán dàn ɡèn qì lǒnɡ zhà měnɡ 整体感知——— 词语集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挚痛: 标直: 嗥鸣: 谰语: 亘古: 污秽: 诚恳而痛切。 笔直。 (野兽)大声嚎叫。 没有根据的话。谰,抵赖,诬陷。 整个古代。文中指远古。 肮脏的东西。意义比肮脏程度重, 多用于书面语。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朗读课文,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 ... ...